第十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通知
第十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日期:二○
地点:中国南京市东南大学
主 办 单 位 协 办 单 位
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
日中建筑构造技术交流会 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
东南大学 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
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简况
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创建于1993年。二十年来,举行过十一次交流大会,六次专业研讨会,日本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共约2000人参加了历次交流活动,发表了954篇论文。这些交流活动为中日专家学者提供了切磋技艺、相互了解、加强友谊的桥梁,迄今已成为两国建筑结构领域关心瞩目的大型国际学术活动,对提高两国建筑结构技术水准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的组成:由中日建筑结构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各届交流会的委员会,设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会长由中日双方轮流担任。交流会的组织活动由双方秘书处及各届承办单位负责。中方参会者包括了大陆、台湾及香港的专家,通过本会的交流活动,同时创设了两岸三地的交流平台。交流会得到了台湾结构技师公会及香港工程师学会的大力支持。
交流会的交流活动宗旨是交流、友谊、发展。交流活动展现中日双方近年来建筑结构领域科研、设计、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课题、新趋势,通过交流活动促成建立双方专家的友谊及合作。以务实的精神,使双方与会者能有更多的了解、更深的沟通,促进双方建筑结构技术水准的发展与提高。
本届交流会将纪念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创立二十周年。
第十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会议主要交流内容
一、建筑结构设计师的作用与责任——建筑、安全、经济、环境。
二、长周期地震动的研究及在工程设计中的对策;日本于3.11大地震后在地震及抗震方面的研究与新举措。
三、长周期结构的抗震设计。
四、结构的极限状态与安全、安心的性能目标要求——近年结构性能(能量)设计的新进展。
五、新建及已有建筑的减震、隔震以及震后诊断加固技术的应用与效果。
六、近年来超高层、空间结构工程的设计及研究。
七、结构材料与构件:高强度材料(钢、混凝土)的应用;巨型SRC、CFT柱的设计;常用钢构件及连接设计问题;新型组合结构构件的研究。
八、实例分析:为了深入探讨中日结构设计理论及方法,近几年中日双方组织了一系列实例的共同设计,本届会议中将提出汇总报告及讨论。
第十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日程安排
2013.11.30 2013.12.1
08:30~09:30 |
开幕式 |
08:30~12:00 |
分会场学术报告及讨论 |
09:30~11:45 |
大会学术报告 |
12:00 |
午餐 |
11:45~12:15 |
集体合影 |
13:00~16:00 |
分会场学术报告及讨论 |
12:30 |
午餐 |
16:00~16:50 |
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全体委员会 |
13:30~18:00 |
分会场学术报告及讨论 |
17:00~18:00 |
闭幕会 |
18:30 |
祝贺交流会创立二十周年晚宴 |
18:30 |
冷餐会 |
.会议详情请参见交流会会务细则。
第十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专业技术展览
本届交流会为交流推广国内外建筑结构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会期内设技术交流展览台。欢迎中日各方与建筑结构有关的企业、工厂、科研单位参展。参展单位与组委会秘书处联系。
第十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组织委员会(中方)
名誉主任:吕志涛 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 任:崔鸿超 上海中巍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所长
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常务副会长
李爱群 东南大学教授
副 主 任:裴友法 江苏省住建厅抗震办主任
吴 刚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刘伟庆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李振宝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王学东 建筑结构杂志主编
彭达材 香港屋署前署长
何伟明 香港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董事、总工程师
左 江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仓慧勤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雅萍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 杰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秘书长:黄 镇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许秀珍 上海中巍钢结构设计公司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