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实现电力跃迁,超级工程点亮绿色中国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日观摩锦屏、白鹤滩水电站
7月3-4日,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日走进四川腹地,见证锦屏水电站与白鹤滩水电站——两座以“世界之最”定义中国高度的超级工程。305米的双曲拱坝、1600万千瓦的发电巨兽、7毫秒穿越千里的电力脉冲……这些数字背后,是攻克世界级难题的硬核技术,是铸就大国重器的中国智慧,更是新时代基建强国的澎湃宣言。作为我国水电领域的标志性工程,这两座水电站以世界级的技术突破和生态效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也为我国水电行业树立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本次活动由省学会副理事长王华率队,部分分支机构、地方学会、会员单位代表共20余人参加。
锦屏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工程采用锦屏一级高坝、锦屏二级截弯取直引水联合开发方案,共安装14台单机6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840万千瓦,被誉为锦屏“双子星”电站。一级水电站于2005年11月12日开工,2014年7月12日投产,二级水电站于2007年1月30日开工,2012年12月30日投产。
“三峡最大,锦屏最难”,锦屏水电站坐落于深山之间,具有“五高两深”的特点,即“世界最高混凝土拱坝,高山峡谷,高边坡,高地应力,高压大流量地下水,深部卸荷裂隙,深埋长大引水隧洞”。建设之初,水电站就被国内外水电界公认为“建设管理难度最大,施工布置难度最大,工程技术难度最大,施工环境危险最大”的巨型水电站。其中,锦屏一级水电站以305米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闻名,是目前全球已建、在建和设计中最高的同类坝型。其坝体设计需承受相当于2000万吨的巨大水压,施工中面临高边坡治理、复杂地质条件等世界级难题。为稳固高达530米的完整边坡及810米的不完整边坡,工程采用了2397根预应力锚索和万余根锚杆,创下全球高陡边坡治理的工程奇迹。
白鹤滩水电站则位于金沙江下游川滇交界处,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三峡工程。其建设过程中创造了6项“世界第一”:单机容量100万千瓦世界第一、圆桶式尾水调压井规模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300米级高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首次在300米级特高拱坝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面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复杂的地质条件,工程团队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和实时监测技术,成功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难题,实现大坝“零裂缝”目标。电站还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洞室群和无压泄洪洞群,单条泄洪洞最大泄洪流量达4083立方米/秒,堪比“地下迷宫”。白鹤滩的投运不仅标志着长江上游清洁能源走廊的全面建成,更通过“西电东送”为长三角地区输送清洁电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两座电站的建设历程体现了我国水电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锦屏一级以“四最”工程(建设管理难度最大、施工布置难度最大、工程技术难度最大、施工环境危险性最大)彰显了中国基建的攻坚能力,而白鹤滩则以智能化建造和生态友好型设计树立了现代水电工程的新标杆。它们的成功经验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极端环境下,技术创新与精细管理是攻克复杂难题的核心;在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之间,科学规划与绿色技术能够实现双赢。
“西电东送”以及“川电外送”战略的实践,让考察团直观感受到超级工程对区域经济的联动效应。除川渝地区的电力消耗外,锦屏水电站的电力直供江苏,白鹤滩水电站的电力直供江苏和浙江,在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加持下,两座水电站的电力仅需7毫秒即可抵达江苏,每年输送的61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既缓解了东部能源压力,又为西部发展注入动力。这种“东西互补”的模式,为未来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范本——通过高效输电网络和科学调度,土木工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建造者,更是能源革命的推动者。
此次考察不仅是一次超级工程的朝圣之旅,更是一次行业未来的探索。水电工程不仅是能源革命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力量。锦屏与白鹤滩的实践表明,中国水电已从单一发电功能向综合效益最大化转型,其在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等方面的贡献,为全球水电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土木工程行业唯有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跨域协作和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才能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基建浪潮中,书写更多属于中国的超级工程传奇。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会员日活动每年开展1-2次,旨在通过实地观摩国家重大工程,深入学习其设计理念、施工工艺与技术创新,激发会员对土木建筑行业的热爱与创新热情,感受中国建造的硬核实力与时代魅力。会员日活动不仅能近距离观摩国家超级工程,还能与一线建设者面对面交流,聆听工程背后的攻坚故事,探讨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未来,省学会将持续开展会员日活动,以“学习超级工程、凝聚行业力量”为核心,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推动产学研融合与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