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13 0:49:14
地方学会信息
地方学会信息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文件
中国建筑学会文件

南通市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工作要点

2011年,在市科协和市民政局的领导下,在全体理事和广大会员的支持下,学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十一届三次理事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在组织建设、学术活动、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被市科协评为2011年度先进学会,并荣获市科协系统2006—2011年度先进学会称号,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市科协九大上受到表彰。

主要工作:

一、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提供科技交流平台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一年来,学会和有关专业委员会邀请国家和省、市专家,组织了6次学术讲座,交流了500余篇论文,有300多名会员参加了学术活动。17个专业委员会中有12个开展了各类活动,活动面达到70%。论文数量超过往年,质量也有所提高。学术活动主要方式: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召开学术年会,交流、评选优秀学术论文;组织参观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开展“厂会合作”,为推介“四新”搭建平台。

二、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学会活力

根据政府机构改革后的人事调整情况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做好有关理事和专业委员会成员的充实调整工作。2011年,秘书处对连续两年不缴会费的少数单位会员按照学会章程规定,进行了清理,按自动退会处理。同时根据需要,增补了部分理事。3月1日召开的十一届三次理事会上,经讨论,发展了4个团体会员单位,增补了1名副理事长、3名常务理事、8名理事,增补、调整了15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目前,学会共有十一届理事会单位会员120家,理事172人(其中常务理事68人),专业委员会17个,会员2012人。通过增补或调整,理事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专业委员会大多数能正常开展活动,增强了学会的活力。

三、开展科技咨询业务,为城乡建设服务

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是学会的主要职能之一。2011年,学会咨询中心组织专家参与对工程项目的技术论证、咨询及评审工作,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疑难问题,咨询意见均能被委托单位接受与采纳,体现了服务社会的办会宗旨,为南通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全年共完成了40项咨询论证、技术鉴定等类型的咨询服务项目。

(一)、为政府解决建设项目的疑难问题提供技术依据

港闸经济开发区某建设项目,近30栋、12万平米拆迁安置房在建设手续尚未办全的情况下即开工建设,尤其未办理质量监督申报手续,工程质量情况不明,导致工程峻工后相关手续无法办理。我中心接受委托,在专业检测后组成专家组对其主体结构的质量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出具了技术鉴定报告,为政府解决这一项目建设程序上的疑难问题提供了技术依据,受到政府部门和建设、施工单位的好评。

(二)、为政府处理群众投诉的疑难问题提供技术依据

我中心受崇川区、港闸区、南通开发区、通州开发区等政府部门委托,为众多涉及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群众投诉案件,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出具技术鉴定报告,为政府处理群众投诉的疑难问题提供技术依据,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科技人员的一份贡献。

(三)、为处理面广量大的工程质量纠纷提供技术依据

我中心受众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企事业以及市民的委托,对建筑工程中面广量大的温度、收缩裂缝等“建筑通病”方面的工程质量纠纷问题,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出具技术鉴定报告,为此类问题的及时解决、化解社会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会专家咨询中心通过科技咨询服务,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又通过有偿服务,收取部分费用,为缓解学会经费不足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办好学会会刊

近两年来,经全体编委及论文作者的共同努力,会刊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2011年共出版4期4000余册,全年发表各类科技论文、经验交流文章和科普作品共50余篇,涉及规划、设计、施工、建材、节能、管理等方面内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有利于促进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土木科技人员交流经验、探讨学术技术知识的重要园地,为广大会员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部分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创造了良好条件,成为广大会员喜闻乐见的刊物。
    一年来,会刊特邀协办单位参与办刊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年共有34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协作办刊,收到赞助费16万余元。

五、加强基本建设,改善办公条件

2008 年7月,青年中路136号原学会办公用房拆迁后,广大会员十分关心学会新的办公用房的安置事宜。去年以来学会专职人员经过多方联系,在市人民中路纺织大厦物色到一处办公用房,并就费用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为贯彻“民主办会”原则,把事关学会长远建设的大事办好,6月21日召开理事长会议,专题研究了学会新办公用房安置事宜。经过到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将学会拆迁安置房和南通弘业进出口公司办公用房(386平米、作价217万元,享有完全产权)进行买卖置换,以增加办公面积、改善办公条件。2011年7月1日学会迁入市人民中路95号纺织大厦17楼新址办公。新的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比原来的办公用房(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增加了3倍,学会固定资产从4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230多万元,增长了50多倍,办公环境和条件也得到了根本改善:学会秘书处和专家咨询中心、会刊编辑部有了较为宽敞的办公室,设备齐全的“土木建筑科技活动中心”为广大会员的学术研讨、科技交流提供了方便条件。另有部分办公室出租,租金用以缴付物业、水电费用,实现“以房养房”。在我会成立54年后,广大会员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家”。中国科协几年前曾提出学会要“有家有业”的要求,即“有数量适当的专职工作人员、有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有正常开展活动的经费收入、有为会员服务的学会活动”。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经过我会几代专、兼职工作人员50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一目标终于圆满实现!

 

存在主要问题:

专业委员会开展活动不够平衡,少数专业委员会对开展学术活动缺乏主动性、计划性。

 

二O一二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会要充分发挥技术密集型的优势,团结广大会员,当好政府参谋,在“科教兴市”、打造建筑强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坚持“以学术活动为中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正确方向,积极开展多方面的活动。要紧密结合城市建设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和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所属专业委员会在2012年都要开展1~2次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如组织参观考察,举办学术讲座,交流、评选优秀论文,推广“四新”等。

三、发挥社会团体优势,继续做好科技咨询服务工作。

四、继续做好会刊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做好会刊特邀协办单位联络和服务工作,争取更多的企事业参与办刊。 

Copyright @ 2006-2017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2号 电话:025-83278561 苏ICP备11053322号-1 后台管理
您是本站第 791843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