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暨全国第十一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在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顺利举行
7月7日至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和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联合主办,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承办的“第十四届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在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举行。来自全省35所院校的370余名师生参加了加载组、模型展示组两场竞赛。经过两天的紧张制作,共有30项作品参加加载组比赛,58项作品参加模型组比赛。
9日,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王华,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秘书长毛一平,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秘书处丁元新,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徐琳,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秘书长张华,张家港市住建局总工室副主任许琼琳,模型评审组长、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党委书记胡夏闽,加载评审组长、南京工程学院宗兰出席比赛开幕式。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徐琳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表示,大在多年努力下,大赛已经成为全国知名度、认可度、成熟度最高的九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土木工程学科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学科竞赛。同时,对广大参赛师生来说不仅是一次很好的历练和拓宽眼界的机会,也将对培养创新精神和提升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参赛的同学们积极向兄弟院校学习,交流知识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也希望大赛组委会能够进一步丰富竞赛的内涵和形式,多出精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她表示,苏州理工学院作为此次赛事的承办单位,将尽最大努力保障比赛顺利举行,继续推进土木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
王华秘书长讲话。他表示,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是检验知识、锻炼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新环境、新条件下的土木工程人才,不仅应熟悉理论知识,更可贵的是要有动手能力、材料鉴别眼光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希望参赛师生能够通过比赛逐渐积累,不断提升。
毛一平秘书长指出,在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及各院校的重视下,土木工程教育工作及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多次在全国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是值得肯定的。本次比赛进一步创新了形式,强化了综合性考验,希望各院校师生能够放开思路,创新观念,相互学习,争取再创佳绩。
本次加载组比赛采取了新的加载形式,由往年的砝码加载更新为水管加载,由单一承重结构更新为系统的渡槽承重结构。根据竞赛规则,参赛作品不仅要检验承重能力,还要检验承载时间、回流性能,进一步丰富了竞赛内涵。模型组比赛由各院校提供模型作品及相关介绍,评委通过对作品的创新性、结构合理性、实用性等标准进行全面评审。
在紧张比拼和严格评审下,模型组共评出6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加载组共评出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参赛代表队顺利晋级全国第十一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总决赛。
在颁奖典礼上,大赛评审组领导分别点评了模型组、加载组作品情况,并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王华秘书长勉励师生们要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争取取得新的好成绩。
据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林介绍,作为一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赛事,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考验了学生们的计算、设计、规划、制作能力。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也对比赛给予了关注,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学生也获得更多的认可,在就业、深造等方面将有更大的空间。一些作品的创意、构型也被投入到生产和生活中去,产生应用价值。对此,各院校高度重视,参加、承办赛事已成为一项炙手可热的机会,不仅全面考验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组织服务能力,也是展示学校风采、交流理念、共享资源的良好平台。